跳到主要内容
     
 

关注学童课外活动需要

 

扶贫委员会三名成员日前(5月14日)应「关注学童发展权利联席」邀请与该团体的代表和一班学童家长会面,听取他们对增设「课外活动津贴」的建议和检讨学生资助制度的诉求。

 

图片
扶贫委员会三名成员与家长见面后接收对方的意见书。

三名成员分别是扶贫委员会委员陈淑薇,及委员会辖下「教育、就业和培训专责小组」两名成员郁德芬博士和罗淑君;陈淑薇并且是这专责小组和另一专责小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的成员。她们在政务司司长政治助理张秀丽陪同下,到天水围天悦邨出席这次聚会。

 

 

与会家长均来自基层,子女有些就读幼稚园,有些是小学生,亦有些是中学生。他们普遍认为课外活动对子女的学业和成长有莫大影响,因此很注重子女的课外活动安排,有些家长更安排每名子女同时参加多于一项课外活动。然而,家长现时普遍遇到两个问题,担心会窒碍子女的升学发展和前途,希望扶贫委员会关注,并促请政府优化现行学生资助制度。

 

首先,家长指出子女的课外活动为家庭带来额外的财政承担,以参加制服团体为例,他们需要支付子女的制服和有关装备的开支,动辄数百元至一千元不等。此外,由于每个学期每项课外活动的名额有限,如果报名人数太多,学校需要抽签决定,这种安排方式令抽签失败的子女未能持续受惠。

 

无论有多辛苦,家长均希望子女参加愈多课外活动愈好,深信这方面的成绩会大大提升子女将来升学时获取录的机会,令他们与同侪比较时不至输在起跑线上。

 

归根究底,家长认为政府应正视上述问题,并检视现行制度。具体而言,他们认为子女在课外活动的开支应由政府支付,建议增设「课外活动津贴」,由政府于每个学期开展时,即每年的九月份,向每名学童派发全年2,400元津贴,即每月200元,作为在学子女参加校内或校外课外活动的开支。

 

家长又建议政府研究为每名学童设立类似八达通卡的「电子户口」,由政府把相关的津贴注入电子户口,以增加他们使用津贴的灵活性,例如可聘请私人导师指导子女。

 

扶贫委员会三名成员对家长的关注表示理解,而家长提出的建议及有关问题,当中涉及政策,有关部门或需要时间研究和优化;三位成员表示会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向扶贫委员会和上述两个专责小组反映。 

 




2013年5月20日